作者:杨震宇弟兄
我们继续深入讨论尼哥底母的事迹。
【与主谈话】
「耶稣回答说:『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,人若不重生,就不能见神的国。』」(约三3)
「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,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;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。神爱世人,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,叫一切信祂的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」(约三14~16)
《约翰福音》第三章记载主耶稣与尼哥底母三问三答「论重生」的谈话中,指出谁必须重生?为何必须重生?重生的意义为何?怎能重生?这个谈话分三段进行:
- 1. 他带着寻求的心,「来见」主耶稣 ── 他和主耶稣的谈话,是「面对面」的。他想要从主那里,知道更多的和更好的道理。主却告诉他:「人若不重生,就不能见神的国!」主耶稣的回答似乎与他所说的不相干。但主的意思是:「你找我为求教训,但你所需要的是重生。道理不能叫你悔改,重生才能够叫你看见神的国,并明了神国度中一切属灵的奥秘。」
- 2. 他带着谦卑的心,问主耶稣说:「如何能重生」 ── 他和主耶稣的谈话,是「思想对思想」的。他的思想不明白一个人怎能够重生,甚至认为人根本无法再进母腹生出来。主耶稣再加以解释,告诉他:
- (1) 重生的凭介 ── 乃是水和圣灵,而能进神的国。
- (2) 重生的的法则 ── 乃是从肉身生的,就是肉身,从灵生的,就是灵。
- (3) 重生的奥秘 ── 如同人不晓得风,但可以感受(风吹和响声)。
- 3. 他带着受教的心,问主耶稣说:「怎能有这事」 ── 他和主耶稣的谈话,是「心对心」的。他的意思是,重生的过程如何?主耶稣继而强调:
- (1) 重生的事实 ── 乃是发生在地上的事,因祂是从天降下,在地上道成肉身的一位。
- (2) 重生的根据 ── 乃是主被钉在十字架上,正如摩西举蛇。
- (3) 重生的条件 ── 乃是「信祂」。
【为主辩护】
「内中有尼哥底母,就是从前去见耶稣的,对他们说:『不先听本人的口供,不知道祂所作的事,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祂的罪么?』(约七50~51)
《约翰福音》第七章记载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想要下手捉拿主耶稣。就在此时,尼哥底母因领受主的教导,于是为祂辩护,认为他们没有给祂辩护的机会,就定祂的罪,是不合乎犹太的律法。他为主仗义执言是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,可见他的生命己彻底被主改变了。
【埋葬主的身体】
「又有尼哥底母,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,带着没药和沉香,约有一百斤前来。」(约十九39)
《约翰福音》第十九章记载在主死之后,他公开的带着没药及沉香约一百斤,来膏主的身体。这数量是非常的大,缠裹身体也是一件错综的工作。他勇敢且用心的行动,证明了他对主的爱和尊敬。
【默想】
- 1. 「有没有重生」是任何基督徒应该关心的议题,也是我们传福音的重要主题之一。从主耶稣与尼哥底母的谈话,使我们明白只要人有「寻求」、「谦卑」、「受教」的心,就必蒙主光照启示;并借着信祂,必经历生命的改变,因而确定自己「重生」了,就是得着神的新生命,而过着新的生活!
- 2. 《约翰福音》第七章记载 人们因对主的不同反应,就为祂起了纷争。当遇到怀疑、困惑、反对的人,愿我们也像尼哥底母一样,勇敢地为主作见证吧!
- 3. 尼哥底母用爱心埋葬了主耶稣,指出主的身体在爱祂的人手中,被膏和安放在新坟墓内。何等的勇敢!愿我们也像尼哥底母一样,用心地为主作一件美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