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杨震宇弟兄
【简介】
「亚那和该亚法作大祭司,那时,撒迦利亚的儿子约翰在旷野里,神的话临到他。」(路三2)
「又有大祭司亚那,和该亚法、约翰、亚力山大,并大祭司的亲族都在那里。」(徒四6)
亚那(Annas)这名字在新约出现过4次(路三2,约十八13,约十八24,徒四6)。主耶稣被捕之后,亚那是第一个盘问主耶稣的人,随后转交给大祭司该亚法审问。「亚那」名字的意思是「慈悲的」,但他被撒但蒙蔽心眼,充满恼恨与贪婪,而成为害死主耶稣的指使者。
根据犹太历史的记载,耶稣基督降生前后,耶路撒冷一带犹太人的政治领袖是希律家族,而宗教领袖则是亚那家族。当时大祭司不是根据神祭司的制度设立的,而是罗马政府所安排的职位。于是,这个职位成为众人角逐、密谋、贿赂、腐败的职位。因亚拿家族家财丰厚,他的家人一个接一个靠贿赂,获得大祭司的职位,而亚拿则于幕后操纵大权。犹太的历史文献对亚那的家族评价不高。比如,《巴比伦塔木德》怨叹说:「亚拿的家有祸了,他们那如蛇般的嘶嘶声有祸了!他们都当了大祭司;他们的儿子是管库房的;他们的女婿是圣殿的监守人;他们的仆役仗势用棍打人。」有人描写亚那:「在当代犹太史上,没有人比亚那更出名;没有人比他更幸运、更成功,同时也没有人像这位大祭司更受人诅咒的。」可见亚那和他们一家人是声名狼藉的。
亚那是在主后六至十四年任犹太人的大祭司。之后,他被罗马巡抚革职,仍被允许保留他在犹太人公会中的名字,和主席的职位。因此,他仍然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人物,并且他在犹太人的心目中,仍被视为合法的大祭司。亚那退职后,他的四个儿子也都当过大祭司,他的女婿该亚法是在主后十八年至三十六年任大祭司。当施洗约翰开始传道的时候,正值该亚法作大祭司,但因亚那仍旧举足轻重,故路加提到他们两个人的名字。主耶稣被捕之后,乃是先由亚那审问。亚那审过之后,才把耶稣押到该亚法处受审。五旬节后,彼得约翰被拘送到犹太公会审问,那时亚那仍在公会中名列首位(徒四5~7)。
【盘问主耶稣】
「先带到亚那面前,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。」(约十八13)
「亚那就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,仍是捆着解去的。」(约十八24)
《约翰福音》第十八章记载主耶稣被抓拿,就被带到亚那(该亚法的岳父)面前受审。为何亚拿特地安排让主耶稣先带到他的面前受审?有人提到,主耶稣曾洁净圣殿,把售卖祭品的人赶出圣殿,损及亚拿家族的收益。因为亚拿家族靠售卖献祭的牲畜,大发横财。因此,亚拿在盘问之前,就定了主耶稣的罪。
然后,他们试图证明祂犯了亵渎、异端的罪。这就是所谓阐释起诉理由的听证会。明显地,他们没有真实的案子要起诉主耶稣,所以正在捏造一个。有旧日头衔的大祭司亚那盘问主关于祂的门徒和教训。主耶稣回答他,祂所说的教训都是公开的,而没有什么秘密;并提醒他:「你为什么问我呢?」他可以去询问那听见的人,看他们是否有罪控诉祂。若祂做错或说错什么,可以叫证人指证祂。亚拿的审问无异是一大讽刺,因犹太律法规定不得对犯人质问会使他陷入罪状的问题。此外,他们实在没有理,也没有案。故他们只有打祂泄愤。旁边的一个差役掌掴主耶稣,说祂无礼,这样对大祭司说话。于是,祂说:「我若说的不是,你可以指证那不是。我若说的是,你为什么打我呢?」其实,主在亚那面前的提问和陈述并不是对他的不敬。他们不能告祂说恶言,却因祂说的是真话,就对祂动粗。虽然圣经并没有记载亚那说了什么,但从他所行的,可看出他早已预谋害死主耶稣。因此,在非法的盘问后,亚那拿不出证据,便将主耶稣押解到他女婿该亚法面前受审。因为当年作大祭司的不是亚那,而是该亚法。
【默想】
- 1. 何等的可惜!亚那的一生并没有真正的领受神所付于大祭司的使命。他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名位,反而利用职权,灭除任何反对他的人。我们是否也忘了神所托付的使命呢?
- 2. 何等的可悲!亚那昧着良心,不择手段,甚至不惜杀害神的儿子。试想他的结局将会是如何呢?
- 3. 何等的不法!亚那用不正当的法律程式审讯主耶稣,而祂没有因为受羞辱而不平,乃是仍为真理作见证。我们是否凭着主的生命,能不卑不亢地面对不合法的事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