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罗第四次出外行程 6

A classical oil painting depicting the biblical scene of Paul being questioned by King Agrippa II during his fourth missionary journey.

作者:杨震宇弟兄

【亚基帕王来访】

「过了些日子,亚基帕王和百尼基氏来到该撒利亚,问非斯都安。在那里住了多日,非斯都将保罗的事告诉王,说:『这里有一个人,是腓力斯留在监里的。」(徒二十五13~14)

过了些日子,正好亚基帕王二世及其百尼基氏拜访非都斯,问非斯都的安。亚基帕王二世是希律亚基帕一世的儿子,其父杀害雅各,又监禁彼得。百尼基氏和前任巡抚腓力斯的妻子土西拉,均为亚基帕王二世的姐妹。非斯都向他提说保罗的案件,并作了一些背景的说明 ── 众人都说耶稣是已经死了,但「保罗却说祂是活着的」。亚基帕王好奇,也想要亲自听保罗的分诉,因此两人会审保罗。

其实他们不是正式开庭审讯案件,只不过是为了评估案情以取得陈奏资料,而特地举行的听证会。亚基帕王正准备要听保罗为自己辩护之前,非斯都先向亚基帕王宣称保罗没有犯什么该死的罪,应获释放;但因保罗上告于该撒,只好预备将他解去罗马。接着,非斯都解释,他正苦于如何向皇帝该撒陈奏保罗的案情。这是因亚基帕没有司法权,而非斯都也已丧失了对保罗的审判权责。

【一台好戏】

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,就是保罗的遭遇,见证了他所说的「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,给世人和天使观看。」(林前四9)在这里,我们看见那编排历史导演的神,正执导一台好戏,而剧本内容则是以「又为一个人名叫耶稣,是已经死了,保罗却说他是活着的」为中心。在这一台戏,犹太领袖、王公、大臣、贵妇不过是配角,一切都是为主角保罗往罗马作见证而铺路。在这台戏,有四班人扮演不同的角色:

  • 1.  不择手段的犹太领袖 ── 虽然过了两年,保罗因他们的控告仍在牢狱中;但他们的仇恨未消,仍然扮演反派角色。他们为了排除异己,不择手段,并以人多势众来制造声势,并且继续说谎话与捏造事实 ── 「许多重大的事……不能证实」(徒二十五7)。若他们所控告的事是属实,足以置保罗于死地。然而,因神多次的干预,使他们的计谋都成空。
  • 2.  权贵一场空的腓斯都 ── 他外表勤政爱民,又秉公办事,但实际是两面讨好,敷衍塞责;知法却不守法,全为保护自己利益;对属灵的事完全无知。虽然按法他早应把保罗释放了,但他却自顾人情,而玩弄政治手腕,因此显出他的偏颇,就问保罗是否愿意在耶路撒冷受他审讯。这种人怎可信任?在处理保罗的案件事上,他应可被算为最差的男配角。根据历史的记载他两年后便死于任内。
  • 3.  虚荣的亚基帕王 ── 他自以为关心宗教事物,也愿听保罗的辩论,实则为显示自己声势。那他天穿着王的紫袍,「大张威势而来」(徒二十五23)到非斯都巡抚的殿堂。看起来,他好像是要来表演一场压轴秀,其实他不过是一个跑龙套的。他虚张声势,要审问保罗,但他并没有司法审判权。
  • 4.  全力以赴的保罗 ── 观众虽都顽劣无心,戏本看起来也好像不合理,但他却没有一点自怜与怨言。既有舞台,他就借着每一个机会为至宝主耶稣作见证。本戏的高潮就是他上告于该撒,因此他开始向罗马出发,而尽传福音的职事。他可是最佳的男主角,为主正倾力而演出。布鲁斯说的好,「对读者而言,他才是该场面里的真正大人物。」这正是应验主对亚拿尼亚说的话:「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,要在……君王……面前,宣扬我的名。」(徒九15)

【让我们安心于神的计划】

加尔文说,有些人有个错误的观念,以为神像个在战争时坐在瞭望塔上的人,焦急地等待着,要看那些人或国家所作的,是否符合祂的计划和心意。然而,圣经的真理远远超越过这个,在列国有行动以先,神早已在工作;祂从开始就决定了这些国家的历史进程。圣经告诉我们,人类历史发展的这台戏,神已经编好了剧本,是不容任何人变更的。所以无论我们是谁,迟早都会发现,神才是宇宙惟一的大导演;同时在祂编的剧本中,早已写好了我们所扮演角色的结局。虽然活在这越来越动荡的世界,但知道我们一切的遭遇都在祂的计划中,就可以放心、安心、静心!

【默想】

  • 1.  《使徒行传》二十五章描述四班人 ── 犹太教人士,非斯都,亚基帕和保罗,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。不管我们拥有什么身份或地位,人生本是一台好戏,就看我们如何演绎。而我们是否正为主倾力而演出呢?
  • 2.  在人生的舞台上,谁才是我们人生的导演呢?我们是否经历祂将我们人生的悲剧化为喜剧呢?

不断更新中,欢迎常回来看看

Copyright © 2023 Church In Toronto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