恩待弟兄的义人

0203

作者:杨震宇弟兄

「王要回答说:『我实在告诉你们,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,就是作在我身上了。』」(太二十五40)

《马太福音》第二十五章记载绵羊和山羊的比喻,而描述基督再来掌权时对世上万民的审判。基督再来时将荣登宝座,且聚集万民(主再来时尚存活的人),将他们分成两边,好像牧羊人分别温良的绵羊和凶恶的山羊一般。在这个比喻里:

  • 1.  绵羊预表义人,因善待主的小弟兄,而承受那创世以来所预备的国,进到永生的领域里面。
  • 2.  山羊预表恶人,因对主的小弟兄缺乏爱心,而进入为魔鬼和它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,接受永刑。

虽然,万民的审判与我们没有直接的关系,但却给我们看见主与我们联合的事实。因为人怎样对待祂最小的弟兄,便是怎样对待祂。这给我们何等大的安慰,我们难处就是祂的难处,我们的需要就是祂的需要。另一面,这一个比喻也激励我们要积极地以爱心服事弟兄,因而体认爱弟兄就是爱主。这个比喻虽不难了解,但更重要的是去实行。

此外,《马太福音》第二十五章40节是主解释凡恩待祂弟兄中一个最小的,就是恩待祂。因此,这些义人必进入祂的国。这里所指的「弟兄」,引起了许多争论。有人说是犹太人,另一些说是所有信徒,又有人说是各处受苦的人。这类争论就如昔日律法师质问耶稣「谁是我的邻舍呢?」(路十29)。这个比喻的重点不在「谁」,而在于「作」 ── 哪里有需要服事的人,就去那里服事。另一方面,这比喻所针对的是 ── 我们曾否对他人有爱心?主说:「我饿了……渴了……我作客旅……我赤身露体……我病了……我在监里……」(太二十五35~36)。这里的「我」和《使徒行传》九章四节的「我」一样,包括了一切神的儿女,也包括了犹太人在内。因为主看一个最小弟兄的难处就是祂的难处,他的需要就是主的需要。不管是对犹太人、对弟兄、对落难贫困的人,原则都一样。所以今天人如何对待别人,将来就成了分别好和坏的根据。我们对每天所遇见的人(有的人也许一生只遇见一次),不可随意轻忽(来十三2)。我们作在弟兄中最小的一个身上,就是作在主身上!当我们看见肢体有需要时,不应只在言语上表示爱他们,也要在金钱上、时间上以及其他可能的范围内给予切实的援助。我们若在日常生活中善待他人,尽管是一些小小的爱心举动,在永世里都必蒙主记念。

【无论什么时候】

有三个德国小孩 ── 六岁、八岁和十岁,他们要到美国去找他们的父母。一个朋友送他们一个本子,记载他们的目的地,并在第一页用法文、德文、和英文各写了一段话。他说:「孩子,无论什么时候,你们如果遇到困难,就站着不动,把本子翻开,第一位好心人读完后,就会帮你们解决。」小孩子从英国利物浦坐船到纽约,然后继续向西海岸旅行,他们每到一处都受到很好的礼遇。偶尔他们也遇到难处,他们打开本子,总有人伸出援手。那上面写些什么呢?正是马太二十五章40节耶稣所说的这句话,把这三个孩子平安地从德国带到英国,又带到美国。

【默想】

  • 1.  绵羊因善待神子民的而得赏赐,指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与主联合,去照顾弱小和关怀有需要的弟兄呢?
  • 2.  山羊因轻忽神子民的困苦而被惩罚,指出主的责罚不只是我们「作」了什么,也是「该作而不作」了什么?

不断更新中,欢迎常回来看看

Copyright © 2023 Church In Toronto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