怜悯(或动了慈心)

1106 (1)

作者:杨震宇弟兄

「祂看见许多的人、就怜悯他们,因为他们困苦流离、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。于是对门徒说:『要收的庄稼多,作工的人少。所以,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祂的庄稼。』」(太九36~38)

「怜悯」希腊文动词为 splagchnizomai(发音为斯普拉格尼佐马伊),可以翻译为「动了慈心」。这个字出于名词 splagchna,即心肠。此字在新约中福音书里常常用来表达主耶稣对人的感情被触动了。由于这是动了慈心,所以这不是指通常的怜悯或惋惜,而是触动了心肠肺腑的真情。这是希腊文有关同情的字中,程度最强烈的一个。此字都是出现在符类福音(为新约圣经前三卷书《马太福音》、《马可福音》和《路加福音》的合称),而一共出现了12次,例如:

  • 1.  主耶稣看见众人如同没有牧人的羊,就动了慈心(太九36,可六34)。因着祂「动了慈心」,主对他们的困苦流离表同情。
  • 2.  主耶稣看见众人饿了三天,没有东西吃,就动了慈心(太十五32,可八2)。因着祂「动了慈心」,祂就不愿意叫他们饿着回去,恐怕在路上困乏。
  • 3.  主耶稣看见他人忧伤,就动了慈心(路七13)。祂看见寡妇的儿子出殡,祂没有置身于事外,乃怜悯她,将她的忧伤当作自己的忧伤。
  • 4.  在主耶稣的比喻中所用的这个字 ── 主人「怜悯」无力偿债的仆人(太十八33);撒玛利亚人「怜悯」耶利哥路上受伤的旅客(路十33);慈父「怜悯」归家的浪子(路十五2)。

《马太福音》第九章记载主耶稣看见许多的人困苦流离,就「怜悯」他们,然后发出收割庄稼的呼召。这呼召指出主虽有意要打发工人,但仍须我们为此祷告,然后祂才差遣工人。于是祂用「牧人」和「羊」来比喻祂与人的关系(约十14),乃是为寻找拯救失丧的人,并为羊舍命;另一也把祂和人比做「庄稼的主」和「庄稼」,乃是为满足神的需要。羊和庄稼都是有生命的东西,羊需要牧养,庄稼需要收割。牧养和收割都是作主工。然而,在这地上,主需要人与祂同工(赛六8)。

亲爱的,多少世人奄奄一息,触动了主的慈心!我们是否听见主的呼召和失丧人心灵的呼声,也「动了慈心」,受差遣才去作牧养和收割的工呢?

【祷告】

亲爱的主,每一个时代、每一个地方都充满困苦流离的人,求你扩大我们的眼光,让我们看见你所看见的;求你扩大我们的心胸,关心你所关心的,打发我们进入你的禾场,共收庄稼!阿们!

【禾捆带回来】

早晨我们播种,晌午我们播种,
傍晚我们播种,播出神慈爱;
等候成熟日子,等候收割点钟,
我们喜乐满怀,禾捆带回来。
(副)
禾捆带回来,禾捆带回来,
我们喜乐满怀,禾捆带回来;

不断更新中,欢迎常回来看看

Copyright © 2023 Church In Toronto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