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杨震宇弟兄
【档案】
地点:犹大地、该撒利亚、和耶路撒冷
身分:犹大省巡抚
亲属:妻子 ── 革老底亚(Claudia Procula)
性格:优柔寡断,粗鲁顽固,没有机智和极端苛刻。
同时代人:主耶稣、该亚法、和希律
重要事迹:
- 1. 他曾把加利利人的血,搀杂献祭的祭物之中。
- 2. 他曾问主耶稣:「真理是什么?」
- 3. 他三次宣布主耶稣无罪。
- 4. 他当众洗手,表明他与主耶稣钉死十字架无关。
- 5. 他释放作乱的杀人犯巴拉巴,而把主耶稣交给犹太祭司长等人去钉十字架。
- 6. 他准许约瑟安葬主耶稣的尸首。
【简介】
「于是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。」(约十九16)
「彼拉多」(Pilate)这名字在新约出现过63次。「彼拉多」(字义带枪的)出身与地位不高,来自骑士阶级。彼拉多凭妻子「革老底亚」(Claudia Procula,传为罗马皇帝「提庇留」(Tiberius)的第三夫人之私生女,有早期文献指她已归信基督)身分而上位。在耶稣基督降生后26~37年间,他受「提庇留」委任,为犹太省的第五巡抚。每一卷福音书,皆记载了彼拉多在主耶稣之死中所担当的角色(太二十七2;可十五1;路二十三1;约十八29),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在四福音书里,彼拉多都在末尾出现过,其相同点为彼拉多极其不情愿处死主耶稣,但他同意了犹太公会的要求,而把主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。其中《马太福音》描述了彼拉多在众人面前洗手,表示自己在此事上无罪。在《马可福音》里,彼拉多为主耶稣的案子,几次推脱,且有意放过祂。在《路加福音》里,由于彼拉多曾拒绝审判耶稣,就把主耶稣交送到希律王手里。两人都在主耶稣身上找不到罪状。在《约翰福音》里,他在钉主耶稣十字架上的牌子,写的是「犹太人的王,拿撒勒人耶稣」,并且是用希伯来、罗马、希利尼三样文字写的,而把杀死主耶稣的控罪全加诸犹太人身上。因而应验了祂是犹太人的王,是无罪的基督,是受死而复活的救主(路十九38;十八31~33;约七50,51;八46;路二十三3,4,14,22,33;二十四6)。在主耶稣受审至受死的过程中,他极不公义,虽三次查不出主耶稣的罪来,却鞭打了祂,又将祂交给犹太人钉十字架。彼拉多作为罗马巡抚,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主耶稣有罪的情况下,不仅没有维护司法尊严,反而放弃职责,任由那些犹太领袖威逼恐吓,就判定了无罪的主耶稣的死刑。
【历史的评价】
根据历史的文献,都认为彼拉多乏善可陈。他常是以一个无情的行政官员的面孔出现,在犹太省冷酷地贯彻罗马的法律。有人对他的形容如下:「生性固执,极端苛刻、脾性恶毒,动辄大怒」。对于处理犹太政务,他常以轻率从事。因此,有人说犹太人大可提出事例,指控他,「贪污,不可一世,暴戾,强横,恶待人,常常不经审讯而谋杀人,无休止地极尽残酷的能事」。可见人对他的评价不高。
【他的下场】
圣经上虽未记载他的末路怎样,但按历史所记,在主后36年,叙利亚的巡抚知道犹太人反对彼拉多,他就明奏于皇帝提庇留。彼拉多定意去罗马向提庇留分诉,不意行至中途,提庇留死了,新登基的皇帝将彼拉多囚于地中海西岸的一座城里。据说他最后的结局是自杀而死。
【默想】
- 1. 彼拉多罔顾公理,只因犹太人领袖的压力,就讨人的欢喜,选择放弃了救主,而失去了永生!面对生命重要的抉择时,我们是否有勇气选择真理,而拒绝错误呢?
- 2. 无论彼拉多洗手多少次,都不能欺瞒良心,清除不义的事实!试想他选择成为丧失灵魂人的结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