悔改之前的保罗(即扫罗)

0321

作者:杨震宇弟兄

【保罗的背景】

出身:生长在基利家以经济文化闻名的大城 ── 大数(徒二十二3)。

地位:生来是犹太人;出生就具有罗马公民的身份,而带给他许多特权(徒十六37)。

家世:从他的身分、地位、家世看来,他必定是家道丰富(腓四12)。

学识:受教在著名的犹太拉比迦玛列的门下,可以说是按其祖宗严谨的律法受教(徒二十二3)。

语言:熟悉希腊文(徒二十一37)、希伯来文(徒二十二2)、拉丁文、亚兰文…等语言。

技能:自幼便学习以羊毛织造帐棚的手艺,无论到那里,都可以赖以谋生(徒十八3)。

虔敬:有虔诚的信仰,热心事奉神,并严守律法,无可指摘的法利赛人(腓三6)。

迈尔说的好,「从以上这些装备,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神的旨意从一开始就在动工,依照祂的计画,策动万事互相效力,使保罗成为合用的器皿。」

【司提反殉道对他的影响】

「把他推到城外,用石头打他;作见证的人,把衣裳放在一个少年人名叫扫罗的脚前。「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,司提反呼吁主说:『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。』「又跪下大声喊着说:『主啊,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。』说了这话,就睡了。扫罗也喜悦他被害。」(徒七58~60)

据说路加所以能知道司提反的受审与死的事实,乃出于保罗自己的口述。当司提反殉道前,他看见天开了,人子站在神的右边。他在祷告中,对神是全然的交托 ── 「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」;对那些谋害他的人是全然的宽恕 ── 「主啊,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」。众人为了用石头打死司提反时,曾脱下衣服来,放在保罗脚前,请他看管。保罗虽没有直接参与用石头打死司提反,却喜悦这事。保罗当时所以会这样作,乃是因为他那时还不信,不明白作:亵渎神、逼迫的和侮慢人的事(提前一13)。但司提反的死不是结束,他临终前的见证与祷告,在这个心肠刚硬的保罗心中播下了生命的种子。因此,司提反的殉道,定然深深地在保罗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。

【逼迫基督徒】

「扫罗却残害教会,进各人的家,拉着男女下在监里。」(徒八3)

「我也曾逼迫奉这道的人,直到死地,无论男女都锁拿下监。这是大祭司和众长老都可以给我作见证的。」(徒二十二4)

「扫罗仍然向主的门徒,口吐威吓凶杀的话,去见大祭司,求文书给大马色的各会堂,若是找着信奉这道的人,无论男女,都准他捆绑带到耶路撒冷。」(徒九1~2)

《使徒行传》第八章记载在司提反受害之后,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,门徒被迫分散到各处。路加提到保罗「残害」教会。这意味着保罗乃是当时执行「残害」耶路撒冷教会的主要人物。「残害」这个词在希腊原文是 lumainomai,指兽性的残酷,用以指野猪蹂躏葡萄园,和野兽狂咬一个人体;并且这里所用的是未完成时态,表示是一种持续不停的行动。

此外,保罗在对耶路撒冷的百姓作见证时,特别强调当初认为自己是个热心事奉神的犹太人,因此逼迫事奉基督真道的人,而将他们逮捕、拘禁,甚至杀害(徒二十二4)。大祭司和众长老都可见证他曾彻底执行这些事。保罗逼迫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持续约有一年之久。这一年的迫害,使得耶路撒冷的门徒,都被迫四散,因而把福音分散到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,正是主告诉他们要去传福音的地方。

逼迫带来福音的开展,这事必定是保罗始料未及的。因此,他更进一步,从大祭司那里取得文书,要把大马色那里的基督徒,带到耶路撒冷受刑。但在他前往大马色的途中,他看见了大光,听见了复活主的声音。从此,他从一个最反对的人,转成最伟大的外邦使徒。

【默想】

  • 1.  我们看到神如何使用他的背景,为他缔造了最理想的条件,预备他作为外邦人的使徒。因此,发生在保罗身上的每一切事都是有意义的,且是必须的。其实,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都有祂的计画!
  • 2.  保罗迫害基督徒,还以为是为神大发热心。但神在顷刻之间使他悔改,因神拣选他并不是在时间里才开始的,乃是在永远里就已定好了(弗一4)。其实,我们的得救也全是基于神的拣选(帖后二13)!

不断更新中,欢迎常回来看看

Copyright © 2023 Church In Toronto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