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提阿伯太监

0317

作者:杨震宇弟兄

【简介】

「腓利就起身去了。不料,有一个埃提阿伯(即古实,见以赛亚十八章一节)人,是个有大权的太监,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,他上耶路撒冷礼拜去了。」(徒八27)

圣经并没有提到这位埃提阿伯太监的名字,只知道他是在埃提阿伯女王「千大基(Candace)」(乃女王习惯称号,如埃及王法罗,罗马王该撒)之手下总管库银,而享有大权的臣子。旧约圣经大多称「埃提阿伯」为古实,大多因为古实的后裔住在埃提阿伯(创十6)。它的地名原意是「黑」,位于非洲东部,与埃及为邻。在主前七百年,古实已自立为一国,后改称为埃提阿伯,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阿比西尼亚(Abyssinia),即现今之衣索比亚国(Ethiopia)。

埃提阿伯太监是一位敬畏神的外邦人,并且热心追求认识神。所以,他会携有旧约七十士希腊文译本圣经,上耶路撒冷去敬拜神。圣灵差派。向他传扬福音和讲解真理。他是在读圣经《以赛亚书》时遇见主,圣灵适时的感动,加上他谦卑的态度,主动要求受洗。这样他成为圣经记载的第一位非洲的基督徒。相传,他回国之后,不仅带领了女王甘黛丝(Queen Candace)信主,也使全国同胞蒙恩归主。因此主的见证,扩展到北非。照犹太律法,外邦人和太监之类的人是不可以「入耶和华的会」(申二十三1)。然而基督的福音是为世上所有人预备的,无论男女老幼,种族肤色,出身地位,贫富贵贱。

【他的特点】

根据《使徒行传》第八章,关于埃提阿伯太监的特点,有七点值得我们注意的,就是:

  • 1.  具有权势(总管银库,等于今天的财政部长) ── 「有一个埃提阿伯人,是个有大权的太监,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总管银库。」(徒八27上)他却是一位敬畏神的外邦人。
  • 2.  寻求神的人 ── 「他上耶路撒冷礼拜去了。」(徒八27下)他不远千里离开了遥远的非洲,来到耶路撒冷圣殿中敬拜神。
  • 3.  勤读圣经的人 ── 「现在回来,在车上坐着,念先知以赛亚的书。」(徒八28)他在路上念着《以赛亚书》五十三章,那一段圣经刚好是讲耶稣基督被压伤、饱经痛苦、受审、被杀与复活。
  • 4.  谦卑的人 ── 「他说:『没有人指教我,怎能明白呢?』」(徒八31上)他承认自己不明白基督福音的事,需要别人的人指教。
  • 5.  肯虚心受教的人人 ── 「于是请腓利上车,与他同坐。」(徒八31下)他充满受教的渴望,邀请腓利上车同坐,因腓利的讲解而使他认识耶稣基督。
  • 6.  迫切遵行教训的人 ── 「二人正往前走,到了有水的地方。太监说:『看哪,这里有水,我受洗有什么妨碍呢?』」(徒八36)他明白真理之后,就立刻全心相信,口里承认(罗十10),并且主动要求在有水的地方受浸。
  • 7.  满了救恩喜乐的人 ── 「从水里上来,主的灵把腓利提了去,太监也不再见他了,就欢欢喜喜的走路。」(徒八39)他信主受浸后,欢欢喜喜的回家。一个得救的人,很自然喜乐里走前头的路,过快乐的人生。

【传福音改变历史】

十八世纪,牛津大学的才子约翰卫斯理,33岁坐船往美国,才真正得救。他是受封圣品传道人,坐上等舱。下等舱有26位摩尔维亚教会弟兄。海里忽起风暴,他慌起来,听见下等舱传出歌声。他下去见到那些弟兄,正平安唱 诗赞美神。他从他们身上遇见了主,真正接受耶稣作救主。在教会历史上,摩尔维亚教会的弟兄们改变了约翰卫斯理;因约翰卫斯主导的复兴运动,英国的命运因他而改变,世界的历史也因他而改写。传福音的腓利和接受福音的太监也同样是改变历史的人。

【默想】

  • 1.  从埃提阿伯太监信主的过程中,我们看到: (1) 圣灵的工作,预备好他寻求神的心(2) 神的话向他显明(3) 腓利向他讲解神的话这不正是每一个人信主所需的必要条件!
  • 2.  据传说,这位太监「欢欢喜喜」的回国以后,使许多人成为基督徒。至少我们可以确知的,一个得救的人是不能不与人分享他所经历的救恩喜乐!

不断更新中,欢迎常回来看看

Copyright © 2023 Church In Toronto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