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杨震宇弟兄
【保罗在众人面前的分诉】
「『诸位父兄请听,我现在对你们分诉。』众人听他说的是希伯来话,就更加安静了。」(徒二十二1~2)
「主向我说:『你去吧!我要差你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。』众人听他说到这句话,就高声说:『这样的人,从世上除掉他吧!他是不当活着的。』」(徒二十二21~22)
《使徒行传》第二十二章记载保罗第一次公开在众人面前,见证自己蒙召的经过,其内容包括:
- 1. 得救前的光景 ── 肆意逼迫基督徒
- 2. 得救的经过 ── 乃是在大马色路上蒙主光照和得亚拿尼亚的帮助
- 3. 得救后的改变 ── 受主差遣往外邦人中间作见证
当众人听到神差遣保罗到外邦人那里去,这时就群情激愤,而喧嚷要除灭他。此时,千夫长吩咐手下带保罗进营楼准备拷问。就在保罗马上就要被鞭打时,他揭示了他是罗马公民的身份。于是千夫长就不敢鞭打保罗。神再一次用保罗的罗马公民身份保护了他。次日,千夫长招聚犹太公会成员来了解保罗的案情。因而保罗又有了一次为自己辩护和为基督作见证的机会。
这里有三件事值得我们注意,就是:
- 1. 保罗在耶路撒冷被捕,后来被押送到罗马的事件,占《使徒行传》全书1/4的篇幅。此事件虽然历经5年,没有任何有关教会的发展或与之相关的事项,但路加详细记载保罗自己的见证,而指出神主权地保守保罗的生命,并安排环境让他有机会向万人作见证。因此,保罗的被捕不是福音事工的停止,而是福音持续的传扬。哦!神的责任是保守和供应我们,而我们的责任是「为祂作见证」!
- 2. 保罗的见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──
- (1) 保罗对众人的称呼为「诸位父兄」,特别亲切、有礼貌和表达尊敬,原文是「诸君(men)、弟兄们(brothers)、父老们(fathers) 」。可见保罗从心中,仍爱这些刚刚殴打他的人。
- (2) 保罗很有智慧,用亚兰语向犹太百姓说话,不用希腊话,而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。他们听见熟悉的语言和用语,就很惊喜。至少在那刻,他们安静下来,而停止了喊叫。
- (3) 保罗将为自己辩护的场合,成为传扬神福音的一个机会。
- (4) 从保罗的分诉中,他的辩謢不是辩论,而是说出他的亲身经历,因个人经历毕竟是最难驳倒的论据。一个被主得着,而被完全改变的人,他的经历本身比一切辩论都更具说服力。
- (5) 保罗阐明他从前种种与众人一样。但信主之后他由逼迫信福音的人改变成为作主复活见证的人;并且他由向同胞骨肉作逼迫教会的见证改变成向外邦人为主作见证。
- (6) 保罗见证神将大马色的门和耶路撒冷的门向保罗关闭了,但却将外邦人的门向他开启了(徒二十二17~21)。因神将差派他到更广大,甚至更有果效的工场。可见主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,主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(赛五十五8)。
- (7) 犹太人一直在安静听保罗分诉,当他提到主差遣他把福音带给外邦人时,却激起了众人的愤怒。可见他们民族和宗教的优越感,使他们拒绝了基督的福音和基督的见证人。
- 3. 保罗在面临鞭打拷问时,公开他的罗马公民的身分 ── 兵丁们要用鞭子拷问保罗动乱的原因。但保罗要在众人面前为主作见证,才说自己是罗马公民,便制止了他们的行动。在腓立比,他就曾因福音的缘故受棍打(徒十六23)。保罗在出生之前,父亲就已经是一个罗马的公民,所以他一出生就随父亲取得了罗马籍。罗马政府把公民籍放在很高的地位;一个罗马的公民在定罪之前,是不能被捆绑,也不能受鞭打的。因此,这可以说是神的计画中为保罗安排的,使保罗在此后四年中,受到罗马官吏特别的优待和照顾,以致在他的传道工作上得了很多的方便。
【默想】
- 1. 保罗抓住站在营楼台阶上的机会,传讲福音和分享个人见证。即使是在苦难和逼迫中,我们是否也抓住机会为主作见证呢?
- 2. 保罗运用罗马公民的身份,而阻止千夫长残酷的鞭打。你是否认为这是神为保罗预先安排好的,让他能行使他的公民权,而能对万人为祂作见证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