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罗与巴拿巴的分手

paulapostleofchrist1

作者:杨震宇弟兄

「于是二人起了争论,甚至彼此分开。巴拿巴带着马可,坐船往居比路去。保罗拣选了西拉,也出去,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。」(徒十五39~40)

《使徒行传》第十五章记载保罗从耶路撒冷的会议回来之后,过了不久,保罗迫不及待的建议,再回到从前传过道的各城,去看望弟兄们。但是二人却因是否带马可同行而起了尖锐的争论,以致二人只好彼此分开。然后巴拿巴则与马可乘船去了故乡居比路工作;而保罗则在西拉的陪伴下,并带着教会的祝福,走遍了叙利亚、基利家两省。

在《使徒行传》第十五章,路加特别记述了保罗与巴拿巴的同工 ──

  • 1.  二人曾在面临压力下竭力为真道争辩,力抗异端(徒十五2)
  • 2.  二人曾在耶路撒冷大议会中,述说神藉他们在外邦人中所行的神迹奇事(徒十五12)
  • 3.  二人曾为主的名不顾性命(徒十五26)
  • 4.  二人在安提阿也曾继续一同教训人,传主的道(徒十五35)

然而在保罗第二次传道之前,他和巴拿巴为着是否携带马可同行的问题,而彼此意见不同,甚至分开。这实在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!保罗比较严厉,坚持不带马可同去,因马可曾忍受不住传道事工的艰苦,而在第一次的传道旅程,中途离开(徒十三13);巴拿巴爱心的宽容,加上可能因着与马可有亲戚的关系(西四10),愿意给马可第二次的机会。实在可惜!因着撒但的分化及人的软弱,以致夺去他们二人多年的同心和同工。

关于保罗与巴拿巴的分手,有三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,就是:

  • 1.  「于是二人起了争论」 ── 此句按原文直译是:「因此发生了极大的磨擦,以致……」。「争论」一词的希腊原文 paroxusmos,源于突然发作,其含义是尖锐的对立,激动的争执,剧烈的不快。他们因要不要带马可同行,去看望教会的事,各持各人的理由,进而起了争论。结果二人终于分手,各自有自己的布道行程。我们不知为什么神容许这事发生?不过我们相信在这事上神没有失控。感谢主,他们却仍然忠心爱主、爱教会。所以他们虽「分开」,却没有「分裂」;虽「分道」,却没有「分散」。他们的分开,主要是由于性格和处事方法的不同,与他们对真理的看法和教导无关。同时他们的关系也绝非陌路,决不是从此就老死不相往来、不相闻问的(林前九6;提后四11)。因此,我们需要从保罗与巴拿巴分手的事例,学习不可因为不合而彼此忌恨,并仍应彼此记挂。
  • 2.  「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」 ── 关于该不该带马可同行,两人孰对孰错,解经家见仁见智,各方看法不一,惟多数人认为保罗较有理。在此我们不详述各派的讲法。但有件事值得我们深入思考,就是教会打发保罗和西拉出去,把他们交于主的恩中;而《使徒行传》未说,他们替巴拿巴和马可祝福。巴拿巴可能是负气先带着马可离开,而没有跟教会交通。保罗和巴拿巴两人的分别点就在于此:一个出去时有教会的印证,一个出去时没有教会的印证。因此,我们需要学习在服事的断案中,寻求教会的交通、引导、印证,而决不可根据自己的功劳、地位和能力而定规。
  • 3.  保罗与马可的关系 ── 经过一些年日之后,马可成为保罗重要的同工(西四10,门24)。保罗在罗马坐监时,思念马可,并吩咐提摩太带马可来,甚至称赞马可在传道的事上对他有益处(提后四11)。显然,巴拿巴的爱心造就了马可,使马可成为有用的传道人,而马可也写下了完全仆人的福音 ── 《马可福音》;保罗曾一度不信任马可,后恢复与马可同工,并肯定马可的事奉。可能在这方面说,巴拿巴和保罗都没有错,因为「万事都互相效力,叫爱神的人得益处。」(罗八28)

【默想】

  • 1.  新约圣经里面,最有属灵亮光的当推保罗,而性格最好的当推巴拿巴。他们却因马可是否同行,起了尖锐的争论,而导致分手。我们从此事件学习到什么功课?当教会中有意见不合时,我们在意谁的意见是对的或谁是错的,还是重视彼此是否能同心和同工呢?
  • 2.  在教会的服事中,同工的意见不一致是难免的,有时甚至很难说谁对谁错。愿我们在不同的意见中,学习仍能彼此相爱、彼此同心、彼此同工,让神继续在教会中作工,来成就祂的心意!
  • 3.  在同工的配搭服事中,我们需知彼此在主里生命都还不成熟,性格也都不完全。求神继续在我们身上做变化、雕琢的工作,并让我们学习彼此接纳、彼此包容、彼此互补!

不断更新中,欢迎常回来看看

Copyright © 2023 Church In Toronto. All rights reserved.